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社长致辞 | 出版社简介 | 帮助中心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遵王之义”的平安样本——本刊专访贵州省遵义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刘晓渝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8/4/11 9:19:36
浏览次数:17905  

  文/张安妮  通讯员 王宗伦
  
  
  编者按

  近年来,遵义市公安局始终聚焦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安全稳定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全省最安全市州、西部最安全城市、全国最平安城市之一”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牵引、以改革为动力、以提升打击质效为龙头,深入推进“平安遵义”创建,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
  2018年2月,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龙长春,贵州省副省长、公安厅长郭瑞民,遵义市市长魏树旺等省市领导先后作出批示,对2017年遵义公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遵义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刘晓渝,请他为我们解读遵义公安在平安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
  
  
  地域概况
  遵义位于贵州北部,南临贵阳,北倚重庆,西接四川,是贵州第二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军工生产要地、黔北粮仓,遵义会议、贵州茅台酒、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地貌、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遗址等享誉中外,有“红色圣地”“转折之城”“名酒之乡”之誉。全市辖三区两市九县和新蒲新区、南部新区,面积3.07万平方公里,人口801万。
  警队概况
  遵义市公安局下辖15个县、区(市)公安局、分局,共有5640余名民警,警力人口比仅为万分之七点零五。遵义连续六届24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地市”,连续四次被中央综治委授予“长安杯”称号,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持续排名全省前列。
  
  
  

  


  

  

  实地调研遵义老城区防控情况

  

  重温入党誓词

  
  “始终坚持把维护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记者:刘副市长,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在平安建设中,公安机关是主力军,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平安遵义”的建设情况。贵局连续四年实现命案全破,也请您详细谈谈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
  刘晓渝:非常感谢《现代世界警察》杂志对我们遵义特别是遵义公安的关心和支持。遵义古称播州,名始于唐贞观十六年,取义《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所以,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民,自古以来就重情重义。遵义公安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传承”二字,传承红色基因、传承道义精神。遵义公安这些年取得的成绩,是历届公安局党委打下坚实基础的功劳。
  生命至上。我们始终坚持把维护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第一,强化快速反应,打好闪电战。快速反应是命案侦破的关键所在。我们建立健全了命案应急处置预案和高效运转的命案侦查组织指挥体系。一旦发生命案,市、县公安局主要领导第一时间靠前指挥,按照“出警快、调查快、勘查快、布控快、抓捕快、讯问快”的“六快”原则,组织人员全力开展案件侦破工作,确保最短时间获取侦查线索,最短时间锁定并抓获犯罪嫌疑人。如我市凤冈县的一起故意杀人案,在案发后20分钟我们就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习水县的一起故意杀人案,从报案到抓获犯罪嫌疑人仅用半个小时。除此,我们还建立了命案督办工作机制,把七天内未破的现行命案作为攻坚重点,一律由市局挂牌督办,或由市局刑侦部门直接侦办。
  第二,强化多警联动,打好合成战。合成作战是命案全破的神兵利器。为打好命案侦破合成战,我们重点抓了“三个合成”,即警力合成、手段合成、区域合成。在警力合成方面,我们在严格执行“五长到案”“一长双责”的基础上,坚持命案现场“八长必到制”,高度整合各类破案资源,从人员、车辆、技术、装备、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形成全警作战的强大合力。在手段合成方面,我们建立完善了“六侦同步上案”工作机制,命案发生后,市局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同步上案,捆绑作战、合力攻坚,实现了各种侦查手段的无缝对接,形成了“市县协同、警种协作、整体作战”的命案侦破作战体系。在区域合成方面,我们实行大兵团作战,集中优势警力,全面围剿犯罪嫌疑人。如汇川区发生的一起故意杀人案,案发后犯罪嫌疑人潜逃至深山密林,为此我们第一时间调动习水、赤水等地警力协同作战,历时三天三夜,将潜逃至深山的犯罪嫌疑人抓获。习水的一起故意杀人案,市县两级公安机关调集100余名警力,组织乡镇村组干部配合,并与毗邻的四川警方启动联动机制,对嫌疑人藏匿的方圆十几公里的深山丛林、山洞、沟壑开展搜查,历时44小时,成功将嫌疑人抓获。
  第三,强化信息研判,打好信息战。信息是命案全破的核心支撑。对每起命案,我们均搭建“研判专班”,采用“人力+技术”“传统+科技”等手段,精准研判嫌疑人的作案轨迹和逃跑路线,实现信息研判和侦查落地的有机衔接,为获取线索、固定证据、缉捕嫌疑人、支撑侦讯、破案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如正安县破获的一起抢劫杀人案,专案组在嫌疑人身份尚未掌握的情况下,通过大数据研判比对,精准判明了嫌疑人的轨迹信息,并迅速将其抓获。
  第四,强化实战支撑,打好科技战。刑事技术是命案侦破的制胜法宝。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侦查手段的同时,坚持把刑事技术建设摆在第一位置,先后投入1.35亿元,建成了全国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两个、一级技术室四个,均在命案侦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命案现场痕迹物证提取率达100%。特别是在桐梓县“白骨案”、余庆县“聋哑人强奸杀人案”等命案侦破中,刑事科学技术在明确死者的性别、年龄和体貌特征,快速查清死者身份,以及快速锁定犯罪嫌疑人等方面均发挥了关键作用。
  第五,强化证据意识,打好质量战。执法质量是命案全破的生命线。我们紧紧围绕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以证据为中心的侦查理念,县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第一时间介入命案侦办,全程参与证据的审核把关,适时组织开展命案诉前质量审核。市局法制部门强化执法指导,坚决排除“非法证据”,有效防止了存疑不诉和无罪判决命案的发生。建立了命案办案质量倒查追究和约谈制度,对发生存疑不诉或无罪判决的命案,市局对命案主办侦查员,办案单位、法制部门负责人、分管刑侦和分管法制的局领导进行问责,对公安局长进行约谈。建立了命案办案质量沟通预警机制,主动邀请检、法机关介入命案侦办全程,强化交流、沟通、协调,检、法机关及时向命案侦办部门发出预警,有效推动了案件补充侦查,完善证据,确保案件能够顺利诉讼。
  记者:你局在预防命案发生或减少命案发生方面有哪些经验?
  刘晓渝:打好防控战,就必须强化源头治理。为此,我们牢固树立了“命案可防”理念,建立了命案隐患日排查机制,依托全市2000余名村、社区警务助理,实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消除各类命案隐患。依托犯罪实时控制机制,全面开展街面进攻性巡逻盘查,有力提升了对“两抢”、入室盗窃、街头纠纷等易演变为命案案件犯罪行为的震慑;进一步加大对夜市、酒吧、“KTV”等重点部位、场所、治安乱点的查缉治理力度,全力挤压犯罪空间。同时,通过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等人员的服务管理,实现有苗头能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最大限度减少“可防性”命案发生。2014年6月以来,全市因“两抢”和入室盗窃引发命案六起,仅占全部命案的2.67%,行业场所发生命案五起,仅占全部命案的2%;命案发案从2014年80起降至2017年45起,降幅达43.75%。同时,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执法理念,积极协调卫生部门建立了刑事案件受伤人员快速抢救绿色通道,对伤害、斗殴类警情中的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有效避免了因抢救不及时致受害人死亡,坚决防止一般案件升级为命案。2014年6月以来,全市通过“绿色通道”及时救助伤害案受伤病人1052名。

  “体系化打击的遵义模式”

  记者:危及老百姓安全感的抢劫、抢夺、盗窃、诈骗等案件,对于群众来说也是大事。对于这类“小案”,你局有哪些好的做法?
  刘晓渝:2015年1月,公安部副部长李伟到遵义实地调研,充分肯定了遵义公安关注小案的做法,并决定在贵州召开全国刑侦工作现场会,推广遵义侦办“小案”的有效做法。
  下面,我通过具体案例来详细介绍一下“体系化打击的遵义模式”。
  2015年年底,我们对习水、桐梓两地上报的入室盗窃案件线索进行研判,发现其作案手法、使用工具都有相似性,遂立即组织习水、桐梓两地警力与市局相关人员进行研判,发现两地上报的案件均为我省黔西县籍人员作案,且他们的行踪轨迹遍及遵义十余个县区以及贵州的九个地州市,还涉及四川、重庆等十个省市,涉案人员达50余人。之后我们通过现场物证串并、协作串并、逻辑串并等进行拓展,研判出涉案人员达90余人,案件达1000余件。为实现打深打透打彻底的目标,我们立即向省公安厅进行了报告,省公安厅再次组织深入研判,人案拓展,落地查证,然后向公安部进行了报告。在公安部的统一组织下,对全国涉案地进行了全面梳理核查,对相关证据进行了进一步固定。2016年4月,公安部组织相关人员齐聚遵义召开全国集中收网行动部署会,明确贵州作为主阵地重点收网,涉案的四川、重庆、湖南、广东、河南、山东、浙江等十省市也同时收网。一天一晚的时间,全国各地共抓获涉案人员94人。
  根据部、厅的安排,9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集中在遵义进行讯问。为便于指挥协调,专案组建立了专用信息互通平台。按公安部部署,我们向涉案地公安机关发出书面侦办通知,各涉案地公安机关按“派单”要求,完善相关证据材料和法律文书,按时转递遵义。较短时间内,各地查证材料源源不断汇集到专案组,主办地公安机关未发一兵一卒,就完成了对数百名当事人的调查取证工作,成功打击110余人,落地核查案件751件,实现了对团伙犯罪的规模化、体系化打击,实现了侦查破案快、搜集证据快、打击效果好的工作目标,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公安部总结时点评为“打响了打击犯罪新机制启动运行以来的第一枪”。
  侦办此案我们坚持“专业化应对职业化、信息化应对智能化、体系化应对流窜化”的工作理念,按照“四个一”(一套机制、一个应用平台、一本操作手册、一系列考评奖惩办法)的工作方法,依托部、省、市、县四级整体联动、实体实战和共同努力,对类似案件多维度、全角度实行精细研判、体系打击,达到了“小案带大案、个案变串案”的良好效果,有效解决了类似案件打击难、成效差的现实问题。
  记者:体系化打击犯罪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刘晓渝:具体做法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立体出勘,多维定案。我们在严格执行公安部提出的现场勘查“一长四必”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立体勘查制度,明确了虚拟现场和物理现场同步勘查的要求。每起案件发生后均严格按照“一长四必”的规程操作,刑事技术人员和视频侦查员、主办侦查员等同时赶赴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各司其职。
  二、侦研一体,深度经营。依托大数据平台,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组建专班集中办公,对系列犯罪、团伙犯罪、跨区域犯罪实施主动侦查。各涉案地公安机关一旦发现跨区域案件,即按照“全局一盘棋”要求,指令相关警种对涉案人员进行秘密查证、系统侦查,严禁擅自行动。案源一经发起,各地公安机关必须在体系化打击领导机关的统一指挥下,协同配合、步调一致开展控制性侦查。
  三、六侦同步,合成侦查。案源发起后,刑侦、刑事技术、信息等部门同步上案,根据主办侦查员的要求实施合成侦查。县区内跨乡镇的,由县区公安机关组织相关部门实施打击;市州级跨县区的,由市州公安机关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县区实施打击;跨市州的,呈报省公安厅进一步深入研判和分析,组织落地查证,适时组织实施打击。各个侦查环节实现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密织成一张强大的信息网,紧锁犯罪链条。
  四、集中收网,派单取证。待案件串并基本清楚,犯罪团伙成员大部分落地查证后,便进入集中收网环节。按照“小团伙小网收,大团伙大网收”的原则,根据跨乡镇、跨县区、跨市州等情况,分别由县级、市级或提请省公安厅组织收网,指定发起地公安机关主办,涉案地公安机关协助。抓捕讯问工作进入到相宜时机,主办地公安机关根据抓捕讯问情况,拟出下一步抓捕和侦查提纲,并通过列表方式规范提出需求,报送至牵头公安机关,牵头公安机关再分派给各涉案地公安机关,指令其限期办理完毕并打包传送到牵头公安机关,再归类传送给主办地公安机关。未完成提纲要求的涉案地公安机关,牵头公安机关责令其书面说明情况并经领导签字后报送备案。进入指认现场环节,主办地公安机关将时间表、线路图、任务书事先报送牵头公安机关,牵头公安机关审校后分派至各涉案地公安机关,要求各涉案地公安机关安排好配合人员、车辆、后勤、暂押场所等,协助主办地公安机关完成现场指认工作。对大要案件的现场指认,牵头公安机关必须安排专人实地督导。
  五、信息导审,精准办案。体系化打击的目的在于对职业化、团伙化、亲缘化、地域化、流窜化犯罪实施经营式侦查、毁灭式打击。因此,不但要在前期经营、抓捕、取证上下足功夫,在讯问环节要在用好前期获取的信息和证据的同时,结合新的信息及时开展工作。另外,在信息导审下,能有效避免刑讯逼供违法行为和冤假错案的发生,确保了侦办合法。
  六、建立机制,规范运行。为确保体系化打击工作新机制的深入推进,在贵州省公安厅的指导下,我们建立了六大辅助机制:一是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现场主体勘查机制;二是多发性侵财犯罪案源发起报备经营侦查机制;三是体系化打击犯罪平台信息流转机制;四是六侦同步上案合成侦查工作机制;五是集中收网派单取证、整体移诉工作机制;六是体系化打击考评奖惩机制。六大辅助机制的建立,有力促进了遵义体系化打击犯罪新机制建设,有效提升了打击跨区域多发性侵财案件的能力和水平。
  记者:体系化打击工作机制运行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晓渝:通过体系化打击机制的运行,有效破解了多发性侵财案件高发低破、打击不对应、打击效果不佳等症结,实现了以“小平安”累积“大平安”。具体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打开路,大量小案隐案积案迎刃而解。实施体系化打击犯罪工作机制三年来,全市破获跨区域系列案件共计578串4819起,使得一大批小案、隐案、积案得以及时侦破,破案率上升17.85%。三年来,通过体系化打击共摧毁犯罪团伙482个,挽回经济损失3630余万元。二是以打促防,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如多发性侵财案件从2013年2.3万余件下降到2017年的一万余件;三是以打促安,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迅速提升。

  数据引领 智慧公安

  记者: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刑事犯罪已经从网下走到网上,从现实世界走向虚拟空间,犯罪现场从国内转向国外,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复杂,遵义公安是如何迎接这种挑战的?
  刘晓渝:这正是我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从传统侦查转向“数据侦查”的主攻难题之一。近年来,我们积极抢抓国家大数据战略行动和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机遇,以破解新形势下打、防、管、控、服等平安建设的难点为切入点,坚持“大数据整合、大平台研判、大格局应用”的思路,大力开展大数据建设与应用,探索开启了以数据管控、数据侦查、数据防控、数据监管、数据治理为核心的公安社会治理新路子,有力提升了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初步形成了防控风险更主动、打击犯罪更有力、治安防范更严密、社会治理更有效、服务群众更便捷的良好格局,迈出了数据引领、智慧公安的坚实步伐。
  记者:在大数据建设应用上,遵义公安有哪些成绩?
  刘晓渝:“遵义π”警务云在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的“云上贵州 ·观云”活动中被评为十佳项目,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治理创新奖,入选贵州省政府大数据应用典型示范项目。其成效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打造了数据信息新格局,推进了信息指挥一体化。我们充分发挥数据资源集中的优势,在大力推进数据资源聚类挖掘、智能处理、主动推送的同时,按照“智能化、扁平化、可视化、点对点指挥调度”的要求,建立了市县两级指挥中心、基层所队和各级指挥员、一线民警共同使用、差别化应用的一体化反恐指挥调度系统,坚持“情、指、行”三位一体,建立健全数据、信息、指挥、行动一体化运作机制体系,初步形成了以指挥合成牵引警种合成、上下合成的一体化合成作战新格局,有力推动了勤务模式的转型升级。
  二是建立了数据管控新模式,构筑了社会安全防火墙。我们搭建了动态管控、信息挖掘、区域管控等多种信息模型,实现了数据汇聚,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筑了一道“防火墙”。
  三是创新了数据侦查新理念,健全了打击犯罪新机制。我们通过数据模型智能挖掘和关系人分析,大力加强与案件相关的人、地、物、事、组织等治安要素整合挖掘。通过系统平台自动分析比对,发现犯罪蛛丝马迹、挖掘犯罪线索、刻画犯罪轨迹、查找犯罪证据、关联犯罪团伙、梳理犯罪链条,批量产出信息产品,将信息产品推送侦查部门精准开展侦查,及时或适时破案,推动传统侦查模式向以案、人、物、证等数据为中心的“数据侦查”模式转型,有力提升了打击犯罪的能力。
  四是探索了数据防控新路子,丰富了治安防控新维度。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统筹做好各类治安要素信息采集,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综合研判,精准刻画治安“态势图”,找准违法犯罪的规律特点、发展态势,准确把握犯罪主体、高发案区域、类型、时段、地段等要素,实时推送一线部门,精准开展人员管控和治安防控,有效丰富了治安防控的维度,创新了治安防控的模式,初步形成了“空中、地面、网络”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极大提升了治安防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是发挥了数据监管新优势,开创了安全监管新局面。我们建立民爆物品储存库远程视频语音监控、危爆车辆GPS轨迹查询、爆破作业现场管理、道路交通监管云平台、消防翼通智能化网格管理等信息系统,通过数据交叉融合、多维分析,精准做好公共安全监管工作。全市重大民爆物品、烟花爆竹、涉剧毒化学品案事件“零发生”,连续三年获评“全省消防工作先进地区”。
  六是拓展了数据治理新领域,提供了社会管理新支撑。积极推动大数据应用向城市管理领域拓展延伸,如通过深入解构 “110警情”交通类报警数据,为优化基层勤务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排查出道路拥堵地段和违法停车顽症区域,提出了中心城区治堵保畅十条措施;通过交警互联网综合应用平台在线为群众办理车管业务务164万余笔,机动车业务3.3万余笔,利用手机APP自主快速处理财产损失事故系统网上远程定责处理交通事故1.3万余起;通过交叉关联交通违法信息与死亡人员信息,结合对“违法大户”人员信息的聚类挖掘,及时发现当事人死亡后其驾驶证仍被用来处理违法和缴费等异常现象,及时堵塞管理漏洞。

  “四战役”严打电信网络新型犯罪

  记者:面对电信网络新型犯罪,遵义公安有没有一套全新的机制打法?
  刘晓渝:电信网络犯罪没有地域之分,只要有网络信息覆盖的地方,均有可能遭受电信网络犯罪的侵害。此类案件侦查成本极高,人民群众也经受不住损失。所以,我们在全力研究并组织打击的同时,重点在电信网络犯罪防范上下功夫。自2016年9月2日成立反诈骗中心以来,接处警警情、立案、涉案金额明显,初步扭转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势头。
  在打击和防范电信网络犯罪方面,遵义公安主要坚持打好四场“战役”:
  一、抓好队伍建设,打好基础战役。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2016年9月2日,我们与金融、通讯部门联合成立了反诈骗中心,实行一体化运行。同时建立了全市电信诈骗案件侦办人才库,将全市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办经验的民警信息汇集起来,以加强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办人才的统筹调度。市局明确了各县区市公安局、派出所、刑警队在电信网络诈骗中的职责,对电信网络诈骗预警信息处置、接处警处置、案件侦办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全面实行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首接责任制”,完善了相关工作机制,引导各地反诈骗工作小组、派出所、刑警队认真开展电信诈骗案件接处警、预警信息处置、宣传防范等工作。各县级公安机关根据市局统一调度和本地实际发案量,分别成立了反诈骗工作小组,负责本地反诈骗工作的总体调度;建立了基层派出所、刑警队反诈骗工作联络点,强化了县反诈骗工作小组与各基层派出所、刑警队的对接,明确了基层派出所、刑警队在电信诈骗案件接警、止付、受理、立案工作、宣传防范的主体责任。
  二、抓好预警能力建设,打好防御战役。重点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预警平台建设。投入经费200万元,建立了遵义市公安机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四色预警信息系统,使遵义成为全省最早具备电信诈骗案件自动预警能力的地区。目前该系统共搭建有九类电信诈骗预警模型,已搭建模型的九类电信诈骗案件发案同比下降51%。二是短信实时提醒。根据遵义市公安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预警信息系统推送产生的预警信息,我们对接到过疑似诈骗电话的潜在受害人标记为蓝色,通过市公安局短信平台自动发送预防提示短信。目前已累计发送预防提示短信2853760条,收到短信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30%以上。三是人工干预。我们将极有可能上当受骗的信息标记为黄色、橙色、红色并单独推送出来,由反诈骗中心进行人工干预提醒。目前,我们已对36325起潜在电信诈骗案件进行了人工干预,成功劝阻受害人转账汇款,避免受害人经济损失达3100余万元。四是建立电话诈骗黑名单库。通过案件梳理、预警系统人工回复等方式共计梳理诈骗电话5568个,全部导入预警黑名单库,对黑名单库中的电话实现全面预警,提升了预警精确性和针对性。五是与外省市联动协作预警。我们与浙江、湖南、福建、天津等地反诈骗中心建立了预警联动协作机制,实现了预警信息共享。目前,全国各地反诈骗中心已推送涉及遵义户籍人员预警信息800余条,全部实现了劝阻,预计避免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三、抓好打击能力建设,打好歼灭战役。加大电信诈骗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一是规范受案,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在受理案件时,严格依照公安部电信网络诈骗侦办平台专用模板采集案件信息和制作询问笔录,全面收集案件基础信息,为后期侦查提供支撑。二是多警种合成作战,形成一体化侦查模式。建立了由刑侦部门牵头,多警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联侦机制,通过多警种、多手段合成作战和区域警务合作,全面提高破案攻坚能力。近期,桐梓县公安局以刑侦部门牵头,多警种共同参与,成功破获了“2·03”电信诈骗案件,在湖南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并成功判决,该案成为电信诈骗未遂案件且成功判决的典范。三是加强大要电诈案件的打击。如2016年4月,遵义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联合各成员单位及桐梓县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小组,成功破获我省首例打击“伪基站”特大团伙系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破获诈骗案件225件。自2016年9月2日以来,全市共抓获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431人,破获案件1500余件。四是强化打击侵犯公民信息犯罪,在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同时,紧盯住犯罪源头,对侵犯公民信息类犯罪开展专项打击。2017年,我市共破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107件,抓获犯罪嫌疑人76人,查获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达132亿条,有效震慑了此类犯罪。
  四、抓好联动能力建设,打好合成战役。反诈骗工作必须依靠各单位齐抓共管,必须加强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整体联动工作,才能取得整体效果。一是强化警银联动。与中国人民银行遵义中心支行、遵义市银监分局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银行账户(包含异地账户)快速查询、资金快速止付、资金异地冻结、阻截汇款奖励等综合防范机制。同时,通过强化培训,增强了对银行柜台员工和内部保安人员识别、劝阻、拦截受害人汇款、转账行为的能力,进一步巩固筑牢了资金外流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共通过银行网点提醒劝阻阻止电信诈骗案件179件,避免群众经济损失327.05万元。同时推送银行部门封停的银行账号4539个。二是强化警企联动。与三大运营商协调建立了及时查询本地涉案电话号码用户信息、通话清单、同一开户人持有的其他电话号码及通话清单的相关机制和绿色通道及涉案电话关停机制。三是加强与宣传部门合作。紧紧围绕防范电信诈骗进企业、进社区、进银行、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开展工作,特别是针对在校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中老年人进行重点宣传,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00万余份,并将新型诈骗手段及相关防范知识在遵义电视台、全市大屏LED、金融网点轮流播放,在“遵义公安”“网警执法巡逻”等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预防知识和本市高发电信诈骗预警信息,增强了群众的识骗防骗能力。四是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会商会议作用。通过召开联席会议、会商会议等形式强化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责任。五是强化接警止付工作。依托公安部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开展紧急止付工作,制定机制,强化接警止付工作培训,形成了接处警民警“人人懂止付、人人会止付”的局面,尽力挽回人民群众损失。目前,全市共计举办县级以上规模止付平台培训46场次,所队规模培训270余场次,涉及全市所有派出所、刑侦队,全面加强了接处警民警的止付能力和水平。该平台应用以来,全市共录入止付冻结涉案银行账号3756个,成功止付冻结资金共计1015万元;同时,加强了与各家商业银行建立绿色通道,协查冻结涉案账户305个,涉案金额510万元。

  “遵道行义,自强不息”

  记者:近年来,你们是如何挖掘公安队伍内生动力,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的?
  刘晓渝: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警、铸魂育警”放在警营文化建设的首位。全市公安机关始终坚守对党忠诚、听党指挥这一前提,毫不动摇地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全力打造过硬队伍,扎实抓好“党建引领警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铁三强”专题教育和“五抓五促”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公安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民警先锋模范作用,广大民警“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四个意识”不断增强。我经常在全市公安局长会上特别强调,各地公安局长必须起好表率作用,凡是要求下级做到的,局长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要求下级不做的,公安局长必须首先带头不做,真正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局长必须坚持值班带班,任何人都不得例外,真正靠作风吃饭、用实绩说话。在人才培养上,我们选派两批十名县级公安局长赴江、浙、沪跟班学习,22名业务骨干到山东、四川、铁路公安机关跟班学习,69人(次)参加省委、市委党校及其他单位组织的培训;引进公安部、山东、四川等地12名专家到遵指导帮扶工作。在从优待警上,发放风险救助金36人52.2万、特别抚恤金37人37万元;为民警建立健康档案;慰问受伤、重病、困难民警、辅警592人,发放慰问金767760元。
  我经常想,遵义这块土地,自古以来就有“无偏无陂,遵王之义”的文化传统,拿现在的标准来解读,就是遵从公平、正义。现在,市委、市政府提炼的遵义精神——“遵道行义,自强不息”,就是全市公安民警的奋斗目标。虽然警力无增长,但我们自强不息,努力追寻公安工作的“道”。这个道,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掌握打击犯罪的主动权,超前防范,减少犯罪,做到打、防、管、控、服的有机协调,为遵义创造平安、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就是我们的“道”和“义”!(图片由遵义市公安局提供)■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