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景德镇:守住千年瓷都的根与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5/11/27 9:57:33
浏览次数:31  

  文/张敏娇 通讯员/曾芳洲 刘静
  
  从文物保护到文化传承     民警与御窑的不解之缘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一个黄釉瓷器展柜前,志愿者朱绯正在声情并茂地讲解展柜中的几件文物:“这个展柜共展示五件弘治皇帝朱祐樘(在位时间1487—1505年)景德镇御器厂生产的瓷器,取名‘娇黄’傲世。黄釉瓷创烧于明初御窑,是明清时期皇家控制最严格的一种色釉瓷,弘治朝所烧造的最为著名,弘治黄釉瓷被公认为低温黄釉瓷的巅峰之作。这个时期的黄釉瓷釉面均匀、平整,呈色内敛淡雅,光泽如玉,给人以恬淡娇嫩之美,所以又被称为‘娇黄’,又因娇黄釉色娇嫩如家中散养三年以上的老母鸡的鸡油一般,所以俗称‘鸡油黄’……背后的故事解读让文物更具魅力。” 讲解的话音刚落,观众群中响起了一阵掌声,不少观众拿出手机主动加朱绯的微信,要求再听一场讲解。
  从警36年的朱绯,不仅是景德镇御窑文化的讲述者,更是御窑文物保护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和传承者。
  朱绯与文物保护的缘分,早在青年时代便已注定。27岁起,他参与侦办多起盗掘文物、倒卖文物的案件,成功抓获嫌疑人、追回珍贵文物。工作中的接触和了解,燃起了朱绯对陶瓷文物的浓厚兴趣。“在古玩市场,也会有一些售卖陶瓷碎片的小摊贩,如何辨别古瓷片和仿古瓷片?如何进一步了解瓷片来源?这都是技术活!”朱绯饶有兴致地说。以往办案中遇到难题,都需要请专家来鉴定,帮助推动案件后续进展。在御窑博物馆,朱绯凭借敏锐洞察和勤奋学习,跟着专家们请教学习古陶瓷鉴定和古陶瓷修复技术,练就了保护文物的“火眼金睛”和“工匠巧手”。在他看来,一块古瓷片到了研究人员手中,能解析出纹饰、器型、坯胎、材料、年代等上百条信息,对案件办理与文物保护至关重要。2022年,御窑博物院联合多家国内顶尖院校、机构,创立了世界首个集资料存储、考古研究、科技分析、保护修复、成果展示于一体的“古陶瓷基因库”。
  御窑厂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明清时期专为宫廷生产御用瓷器的窑厂,代表了当时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如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36万多件陶瓷器中,90%来自景德镇御窑厂。陶瓷文化是景德镇的“根”与“魂”,在一代代景德镇公安守护下,御窑厂的千年窑火又焕发出全新生机。御窑厂遗址以东,坐落着建筑风格独特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博物馆的设计借鉴了景德镇清代独创的蛋形柴窑构造特点,8个长度不一、大小各异、错落有致的多曲面钢筋混凝土拱体结构,把建筑、景观、遗址融为一体,荣获“2017年度未来建筑奖”之“最佳文化建筑”。如今的御窑厂游人如织,成为世界各国游客来千年瓷都的必打卡地,穿着汉服沉浸式感受瓷器文化更是让现场有了“一眼千百年”的独特体验。

  陶阳里的摩托卫士

  108条狭窄又富有烟火气的里弄,窑砖做墙,旧瓷片铺地,形成了陶阳里独特的氛围。小巷间,时常可见珠山派出所的摩托车巡逻。“选取摩托车巡逻主要是针对陶阳里的地形特点,摩托车灵活,可以快速、自由穿梭在里弄间。接到报警时能快速赶赴现场,同时也增加了片区的见警率。”珠山派出所所长卢景春介绍道。
  据悉,珠山派出所辖区内的“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涵盖108条千年老城里弄、400余年的明清窑作群和70余年的陶瓷工业遗产,其中明清御窑厂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古以来就是景德镇的陶瓷生产中心,保留了景德镇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珠山派出所作为这一方“皇家瓷脉”的守护者,多措并举,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建设“陶阳里警务室”,联合陶阳里景区公司、物业公司建立“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实现景区警情“1、2、3”快速处置目标;增设民警“立体卡通人形立牌”, 将“24小时线上警务室”搬到游客身边;依托“治安三张图”,充分发挥精准打击犯罪、高效服务群众、严密防控风险的三大核心作用,为御窑厂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贡献公安力量。

  “洋景漂”的第二故乡

  千年景德镇,半部陶瓷史。景德镇拥有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和100多年的近现代陶瓷发展史,堪称“世界陶瓷文化遗产样本区”。深厚的陶瓷底蕴和开放的陶瓷文化吸引了无数外国友人来到这座充满艺术的城市。
  陶阳里的一间国际工作室里,来自英国的艺术家梅根(Megan White)正在制作自己的海洋系列瓷器作品,栩栩如生的螃蟹、龙虾趴在瓷瓶上,仿真的珊瑚、生蚝和贝壳……每件都能看出艺术家的灵感与独创。
  见到梅根的当天,景德镇市公安局珠山分局出入境管理科民警江伊宁刚好给她来送续签的护照。梅根开心地接过护照后,很自然地拥抱了一下江伊宁。“我第一次来中国时没有经验,只签了一次往返的签证。当我决定长期留在景德镇完成我的系列创作时,发现需要回英国一趟。江警官了解情况后主动加了我的微信,在线上了解了我的工作合同时限后,很快就协助我更新了多次往返的签证,免去了我的后顾之忧,我可以专心于自己的创作。”
  据梅根介绍,她去过很多国家和地区,但最终选择景德镇完成自己海洋系列瓷器艺术的创作,因为在这里有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做瓷器,可以深入沟通交流,她做的小件艺术品可以通过景德镇定期的集市卖出去,不仅能获得些收入,也有了反馈和成就感。
  在三宝国际陶艺村,汇聚了全球30余个国家的陶艺家,年均举办超50场国际艺术交流活动。为顺应景德镇国际化发展趋势,珠山公安分局依托三宝国际陶艺村外籍人员聚集优势,主动将服务阵地前移,特别设立“陶源谷移民事务服务站”,匠心打造外籍人士在瓷都的“温暖驿站”。
  该服务站以“综合服务+文化融合+风险防控”为核心功能定位,集政策咨询、临住登记、签证提醒等实用服务模块,为外籍人士打造“一站式”服务枢纽。自投入运行以来,服务站已累计为130人次外籍艺术家及访客提供咨询服务,助力103名外籍人员完成居留相关事务,让“短期停留”切实转化为“长期扎根”。
  “原本只打算在景德镇短暂停留,听完宣讲才知道这里有这么便利的签证政策!”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艺术家赛琳娜(Serina)翻阅着手中的政策手册感慨道。得益于出入境民警的专题宣讲,她不仅将行程延长至10天,还计划再续签半年的居留许可,深入探索陶瓷文化。
  自景德镇开放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800余名外籍人士体验到了免签“红利”,其中103人成功“留景”,外国人住宿登记效率提升80%。
  景德镇市公安局珠山分局出入境管理科聚焦更好落实政策、更优服务外籍游客、更精服务“千年瓷都”申遗,主动作为、因地施策,实现“政策宣传更精准、服务阵地更前移、外语水平更专业、纠纷响应更迅速、科技赋能更实用”五项提升,多维度构建起服务外籍人士的保障体系。这套有速度、有温度的工作法,让“洋景漂”在瓷都找到“家”的归属感,更为申遗注入国际动能。
  240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已成为外籍艺术家深度解锁瓷都魅力的 “金钥匙”,推动越来越多国际艺术从业者超越“过境中转” 的短暂体验,转型为扎根瓷都的“长期驻客”。
  “当看到民警为我的证件不辞辛苦多方协调,我突然感受到,这座千年瓷都,已成为我生命中无法割舍的第二故乡。”在“陶源谷移民事务服务站”成功办理居留许可的俄罗斯陶艺家安德烈感慨道。这份跨越国界的认同感,不仅是珠山公安“外事服务下沉基层”的创新实践成果,更是景德镇以开放包容姿态拥抱世界的生动体现。
  “太感谢了!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发消息求助,民警很快就赶到现场处理,不仅用流利的英语帮我沟通处理,还贴心地给我解释中国的交通法规。”今年4月,常住景德镇30年的加拿大籍艺术家雷菲力(Phil)通过“珠山警民通”平台反映交通事故纠纷,珠山公安分局出入境民警接警后迅速抵达现场协助交警处置,从线上提交诉求到线下矛盾化解,全程仅耗时30分钟。
  目前,雷菲力正在申请五星卡,长期在景德镇创作、生活,他早把这里当成了家乡。“相比于加拿大,在这里,我有更多的知己,反而感觉这里更像家。”雷菲力热爱景德镇的瓷文化,甚至一草一木。他的作品中,灵感来自在景德镇的日常,取材于身边的植物。1987年开始,他走过了中国很多地方,收藏下刻有自己名字的印章。在他的工作室里,有中国特色的印章和中西合璧风格的瓷作画作,交相辉映。见到雷菲力的前一天深夜,他还通过远程会议软件zoom向美国的大学同行、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介绍景德镇,告诉他们真实的中国。如今,他还做了志愿者和景德镇公安的外籍联络员,为更多的“候鸟”留下提供便利。
  雷菲力使用过“珠山警民通”后,他向周围更多的外籍友人推广了这个“线上+线下”的“涉外纠纷快速响应”机制。依托“珠山警民通”搭建24小时诉求受理通道,实时响应外籍人员政策咨询、纠纷求助等需求。通过人工梳理分析高频问题,精准捕捉租赁纠纷、文化差异冲突等潜在风险点,围绕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以图文解析、视频讲解、在线互动等形式,及时为外籍人员答疑解惑,实现矛盾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自2024年运行以来,已受理20余起涉外诉求,做到紧急事项15分钟响应、一般事项1小时办结,成为外籍人士心中的“安心热线”。
  从证件咨询到跨文化矛盾调解,景德镇公安用“事事有回音”的诚意,让瓷都成为外籍人士敢追梦、能安心的“第二故乡”。■
  
  (责任编辑:张敏娇)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