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一杰
2024年10月,我怀揣着满腔热血,踏入四川省中江县公安局柏树派出所,开启了我的警察生涯。入警之前,受影视剧影响,我对警察职业的认知局限在街头追捕、智破大案的精彩情节中,脑海里常常浮现自己为保护群众勇斗歹徒、光荣负伤的画面,满心憧憬着惊险刺激的警察生活。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当头棒喝”。每天,我面对最多的不是想象中的大案要案,而是邻里间的争吵纠纷,以及帮老大爷寻找丢失的老年机这类琐碎小事。值班室的文件柜里,堆满了一摞摞调解协议书;电脑屏幕上,未完成的报表页面仿佛成了常态。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我在最初的日子里满心失落。
记得有一次,一位大妈因门前下水道的排水问题报警。我跟着所长前往调解。现场,邻居坚称自己没有责任,大妈则双手叉腰,情绪激动,互不相让。我站在一旁,一时手足无措。所长却十分从容,他拉来板凳,亲切地说:“大姐,都是邻里街坊,有啥子事咱们坐下来慢慢说。”随后,所长耐心地为双方分析责任归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成功化解了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回所的路上,所长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小崔啊,派出所的工作就是这样,看似琐碎,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里,藏着群众对我们的信任。”我嘴上应和着,可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这和我当初当警察的初心,好像不太一样啊?”
攻克方言关,从“沟通障碍”到“贴心暖人”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四川方言成了我初到柏树派出所时的一大难题。有一回,我独自在接警大厅值班,一位大爷急匆匆地冲进来,用方言焦急地喊道:“同志,我娃儿丢喽!啷么回去嘛!快帮我找找!”听到“娃儿丢了”,我神经瞬间紧绷,立刻起身,拉着大爷追问细节:“孩子多大了?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大爷急得直跺脚,嘴里不停地说着方言,可我却越听越迷糊,完全摸不着头脑。
同事赶来,听了几句后忍不住笑出声:“人家说的是‘娃儿’(鞋子)掉沟里了,不是娃娃丢了。”原来,在四川话里,“娃儿”既可以指孩子,也能表示鞋子。大爷赶集回来,坐三轮车时雨胶鞋掉沟里了,一着急就说成了“找娃儿”。我顿时涨红了脸,尴尬不已,连忙向大爷道歉。大爷倒是很宽容,摆摆手说:“算喽算喽,新来的娃娃听不懂嘛!”
这次尴尬的经历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攻克方言关。可四川话的复杂程度远超我的想象。还有一次,在调解夫妻吵架时,妻子哭诉丈夫“天天在外头打晃晃”,我以为是参与赌博,便严肃批评男方:“打晃晃是赌博吧?这可是违法的!”丈夫一听,急得直跺脚:“警官,‘打晃晃’就是打麻将消遣,哪会赌钱嘛!”调解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笑声。我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所长事后无奈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崔,你这‘川普’还得多练练啊!”
从那以后,我白天随身带着笔记本,抓住机会就向同事学习各种俚语;晚上回到宿舍,就看四川话情景剧,跟着台词一句一句地练习;就连巡逻时听到大妈们聊天,我也会竖起耳朵,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我不仅能听懂六七成的方言,还能用不太标准的“川普”和大爷大妈们拉家常。群众也不再把我当外人。调解时,大爷还会贴心地放慢语速问我:“崔警官,这句你听清没得哦?”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方言,反而成了我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生死竞速,撕破“杀猪盘”伪装
2025年1月的一个深夜,值班电脑上突然弹出反诈中心发来的紧急预警:辖区居民黄女士的银行卡刚刚收到一笔5万元的可疑转账,交易方账户已被标记为涉诈风险。看到消息的那一刻,我心头一紧,立刻抓起手机拨通黄女士的电话。然而,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情况危急,我一边迅速联系黄女士所在村的驻村辅警,让他尽快前往黄女士家;一边跳上警车,向黄女士家疾驰而去。赶到她家时,黄女士正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显示着一个名为“保值投资”的程序界面。见到我们,她神色慌张,匆忙合上电脑,解释道:“这是我男朋友让我帮他操作的投资平台……”听到“男朋友”三个字,我的警觉性瞬间拉满。
经过询问得知,黄女士口中的“男朋友”自称是现役军人,两人通过微博相识。对方每天对黄女士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还主动转来5万元,让她在这个平台“试水投资”。“这是典型的‘杀猪盘’!”我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要过她的手机,翻出聊天记录。聊天框里全是甜言蜜语,还夹杂着各种“内部消息”“稳赚不赔”的投资诱惑。黄女士看着这些,手忍不住颤抖起来,喃喃自语:“他还给我发了军装照,怎么会是骗子……”我迅速调出反诈中心的核查结果,摆在她面前:“他的转账是涉诈资金,军装照片也是从网上下载的!”
就在这时,黄女士的手机突然疯狂振动,“男朋友”发来语音催促:“宝贝,快把5万元转到平台!错过这次就没机会了!”我眼疾手快,迅速冻结账户,并当着黄女士的面回拨电话。听到警察的声音,对方瞬间挂断,再拨过去,已经关机。黄女士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掉进了“甜蜜陷阱”。而就在刚才,只差一秒,这笔钱就会被转入虚假平台,落入骗子的手中。
一周后,我们联系上了这笔钱涉及的真正受害者。得知受害者的资金被成功追回,黄女士紧紧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要不是你们连夜赶来,我差点就成了骗子的帮凶……”这次惊心动魄的经历,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警察”二字沉甸甸的责任。原来,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就是守护他们生活的希望。
扎根基层,在平凡中坚守初心
如今,我已经褪去了初入警队时的青涩,成长为一名开始独当一面的社区民警。虽然每天依然在处理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我不再感到乏味和迷茫。
朋友有时会笑着问我:“整天忙这些小事,累不累啊?”我总是微笑不语。因为只有我知道,当我成功调解完一对夫妻的矛盾,隔天他们提着饭盒来到所里,热情地非要我尝尝刚做的回锅肉时;当我妥善处理好劳务欠薪纠纷,工友兄弟们用满是老茧的手擦着眼泪,真诚地对我说“谢谢您,警官”的那一刻——我内心深处涌起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曾经,我总渴望成为一名能做出惊天动地壮举的警察;现在,我渐渐明白,在这日复一日看似波澜不惊的坚守中,才蕴含着警徽下最厚重的底色。正是这无数个平凡的日夜,构筑起了捍卫社会和谐与安宁的坚实屏障。
(作者系四川省中江县公安局柏树派出所民警)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