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杨加成
派出所名称: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区分局朝阳派出所。
建所时间:1949年12月。
辖区概况:朝阳派出所位于北碚老城区(北碚城区发源地),人文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辖区有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红楼、北碚公园等多处红色地标建筑和文化景点。辖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实有人口3.22万人,共有7个社区。辖区内还有中山路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5所学校,朝阳农贸市场、正码头广场、北碚体育场等人流密集场所。
警力配备:现有民警28人、辅警22人。
荣誉:一级公安派出所,重庆市“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重庆市公安局基层党建示范点,“全市公安机关首批清廉公安建设最佳案例”,先后多次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爱民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荣获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8次。
缙云山下,嘉陵江畔,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公安派出所,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区分局朝阳派出所于1949年12月19日在北碚民众体育场(现北碚体育场)宣布成立,历经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的全部历史进程。一路走来,一代代民警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底色,在北碚这片土地上,把公安工作的根基厚植于人民群众之中,生动诠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忠诚使命。“向下扎根、向阳而生”,他们用青春与担当点亮了“朝阳之光”,用热爱和奉献书写了“爱民故事”。

上世纪90年代的朝阳派出所

社区民警上门开展“一标三实“工作

民警与辖区群众交流

民警带领“朝阳群众”志愿者开展活动

窗口民警热情服务群众
生在红旗下,筑牢忠诚底色
自1949年建所以来,朝阳派出所先后在北碚体育场、庙嘴文昌宫办公,1954年搬至静宁路23号(其间因旧房屋拆除短暂搬离外)后,便坚守奉献于此。其“爱国为民,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
在警察前面加上“人民”二字的,全世界只有中国。在那个办公环境简陋、办公设备稀缺的年代,辖区内的人口信息采集、登记、录入全靠人力,记录手写、出入步行,挨家挨户上门统计是再寻常不过的工作。这种贴近群众、深入群众的工作方式,也成为朝阳派出所始终不变的传统。
走近群众,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群众的难处,民警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并在日常点滴中将“为人民服务”落在实处。
1981年7月13日至7月17日,嘉陵江流域发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朝阳派出所辖区面临洪水的严重威胁。在洪水来临前,朝阳派出所全力投入辖区近万户受淹区域内居民的搬迁动员工作中。面对汹涌无情的洪水,全体民警众志成城、团结协作,共同捍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其中“抗洪救灾模范”邓继礼的故事成为朝阳派出所民警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缩影。
辖区老人张大爷腿脚不便,面对即将到来的滚滚洪水,却固执的不愿离开。“我活了几十年,涨了无数次水都没事,我不走!”周围的邻居怎么劝说都没用。当挨家挨户上门转移群众的民警邓继礼给他说明情况后,倔强的老人逐渐软了语气,于是邓继礼冒着洪水将老人背到安全区域。随后,邓继礼不顾疲劳和个人安危,又继续战斗,即使大半个身子浸泡在水中也全然不顾,挨家挨户检查,见老人就扶、见儿童就抱,先后救出群众十余人,抢救国家财产43件,汽油500公斤。因在此次抢险救灾中的英勇表现和突出贡献,邓继礼被授予了“抗洪救灾模范”的光荣称号。
几十年过去了,很多英雄事迹随着时光封尘,但面对人民群众的困难时,朝阳派出所展现出的“亲民爱民”精神,却始终根植在每个民警的心中,践行在日常的行动里。
扎根群众中,彰显为民本色
76年间,朝阳派出所始终延续和发扬着“亲民爱民”的传统,任凭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也不曾褪色,反倒在时光的河流中,沉淀出一个又一个闪耀的名字。
1953年5月,民警在下社区时了解到辖区黑龙江路(现为黑龙江巷)缺水严重,200多户居民都是靠着每日中午两个小时的有限时间,到附近大明厂小水池担水来解决饮用水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朝阳派出所主动将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向区政府报告,帮助黑龙江路居民如愿用上了自来水。
20世纪80年代,朝阳派出所治安联防执勤队队员谢昌义在巡逻中,发现有人在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盗窃林木,便一路追踪至嘉陵江边,在追捉嫌疑人时不慎落入水涨浪急的江水中,英勇牺牲,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烈士的光荣称号。他不惧危险、奋勇捍卫国家财产的高尚品德,以及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的敬业精神,鼓舞了朝阳派出所的全体民警辅警。在榜样的激励下,大家扎根基层、接续奋斗、积极作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民警。
在朝阳所的档案文件里,有一摞专门收录群众感谢信及锦旗相关故事的材料,厚厚文件里是群众对人民警察的感谢,更是朝阳所民警全心全意服务群众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真实写照。
“首先,请允许我深深地感谢您对我身患重病儿子的关心、帮助,让他的生活有了保障……”这是一封群众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信中的“您”是社区民警廖春华,他因帮助辖区刘老太一家解决低保问题,得到了老人发自内心的感谢。老人大儿子患病,每天都需要有人照顾和护理。廖春华了解情况后,决心帮助老人解决这个难题。他奔走在社区、街道、派出所和刘老太家中,积极沟通协调,最终帮助老人一家解了燃眉之急。
“……我为有你们这样的好民警而感到幸福。你们不是亲人,却胜过亲人。”刘老太在信中如此写道。
在仅2.34平方公里的朝阳派出所辖区,服务群众的故事却不胜枚举。在这里,有被群众亲切称为“华大姐”的华蓉,她以热情周到的服务、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深受群众的喜爱;有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的田宁,他用心做好基层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有最擅长硬碰硬、最不怕麻烦的“小石头”刘石,他发扬“石头精神”解决辖区疑难杂症,将问题社区变成治安稳定和谐的明星社区;有“百强优秀社区民警”费俊峰,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总结提炼出“加、减、乘、除”社区工作法、一标三实“五法”采集、反诈“5+5”等10余种社区工作方法……
真心换民心,警民更和谐。朝阳派出所在数十年的工作中,始终以“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作风打造着新时代“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始终以“朝气蓬勃、阳光向上”的精神风貌,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们时刻将老百姓放在心间,办惠民之事、行爱民之举、尽安民之责,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理解和好评。
警民携起手,织就平安经纬
近年来,朝阳派出所锚定“主防”定位,持续深化主动警务、预防警务,以源头管控为主线,以“降警情、控发案”为目标,以群防群治组织为援手,将派出所的工作重心引导到“主防”上来,打造现代化“主防”式派出所。面对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力量资源不足等治理的难点,朝阳派出所秉承“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在加强内部挖潜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群防群治工作。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就涌现出朝阳街道牌坊湾社区治保主任江利贞这样的省部级治安积极分子。江利贞自1959年开始,在朝阳派出所的指导下,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二十多年坚持不懈地战斗在治安保卫第一线,风里来,雨里去,每年都有感人事迹,先后二十多次被评为省、市、区各级治保工作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为进一步传承优良传统,做好新时期基层治理工作,擦亮北碚“朝阳群众”这一群防群治品牌,朝阳派出所积极打造“1357”群防群治体系,1即党建统一领导;3即紧盯“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3个目标;5即重点围绕信息采集、情报收集、安防宣传、巡逻守护、服务群众5项工作;7即信息采集队、矛盾调处队、安防宣传队、巡逻防控队、滨江守护队、青苗护卫队、银发护卫队7支“朝阳群众”志愿者队伍。
为此,朝阳派出所积极策动朝阳街道党工委增强共建共治共享能力,先后出台《朝阳街道网格化党建志愿者管理办法》《朝阳街道志愿者积分管理制度》《朝阳派出所“朝阳群众”有奖举报实施方案》等文件,助推群防群治组织实现组织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
目前,已有来自辖区各行各业共计236人加入“朝阳群众”,“朝阳群众”已成为派出所开展各项工作的得力助手。他们当中有保安员、网格员、外卖员、环卫工人、退休党员、小卖部店主等,在巡逻防控、安全防范、信息采集、情报收集、矛盾调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了派出所对辖区动态治安形势的管控力。
2024年年底,由“朝阳群众”组成的“青苗守护队”会同派出所民警一起,开展了“五点半勤务”,共同守护紧邻的中山路小学、朝阳幼儿园两所学校学生、幼儿放学期间安全。
2024年,辖区实现“三零两降两全量”,即入室盗窃“零发生”、未成年人作案“零发生”;110全量警情、刑事立案同比分别下降10.7%、63.9%;盗窃类案件全量侦破,矛盾纠纷全量化解。“朝阳群众”覆盖整个辖区,在社区群防群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久而弥新,沐光闪耀前行
新时期,在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朝阳派出所“转变思想观念践行主防主责、重组警力配置更新组织形态、重塑体制机制优化职能体系、加强技能培训提升队伍素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精综合指挥室,做实社区警务队,提升执法办案效能,纵深推进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更加有力有效地维护了辖区稳定、守护了一方平安、服务了人民群众、推进了社区治理。
“谢谢你们耐心开导,还帮助我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不久前,辖区男子刘伟(化名)与女友分手后情绪激动,在女友理发店中大吵大闹。综合指挥室接到报警后,立即将警情推送给社区民警,并针对该情况进行二次研判,预警提醒社区民警跟踪化解。民警通过聚焦情感、认知、人格等因素,探寻其背后心理状态和需求,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逐渐打开他的心结,并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把各类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
朝阳派出所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访前、案前、诉前、审前“四前工作法”,形成以派出所为主导、多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调解联盟”,充分运用“四步调解法”(第一步,建立关系,学会倾听、真诚接纳矛盾双方;第二步,沟通到位,做到相互理解,实现相互信任;第三步,柔性帮扶,从关心的角度,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第四步,创造时机,把握节点,用力推动矛盾化解)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坚决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队伍过得硬,有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矛盾纠纷,朝阳派出所坚持“扭到费”盯到底、不化解不放手的理念,落实针对性的化解处置措施。2024年年初,朝阳派出所引入高校智力资源,从心理学视角而不仅仅是从法学、社会学的视角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融合总结出的“三个三”(即三方排查机制、三色预警机制、三级调处机制)工作机制,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心”路径。
2024年,朝阳派出所开展警民恳谈、警营开放、院坝会、反诈宣传、法律宣讲等400余次,矛盾纠纷化解率实现100%,辖区安全稳定形势良好,工作成效获得了群众广泛认可,收到群众锦旗、感谢信30余件次。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重庆市率先使用计算机处理户籍信息和使用对讲机的派出所、创新信息化清廉建设的派出所……朝阳派出所始终勇立潮头,向阳而生,走在守正创新的前沿。
(作者系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区分局朝阳派出所副所长)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